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AI+出版探路内容输出新模式

  身处媒介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的“大出版”时代,出版外延不断拓展,不少出版机构“跳出”图书,探索内容输出新模式,从选题优化、智能编校的出版流程变革,到图文声像立体展示的融媒体出版物、知识服务平台,再到智能硬件、智能交互平台,甚至主动出击,涉足技术研发、硬件设计等传统出版“薄弱项”……出版机构在“内容+技术+服务”的嫁接中动作频频,从专业领域挖掘多维市场。

  AI+教育出版服务平台逐浪蓝海

  人工智能(AI)浪潮已经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竞争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影响也正逐渐渗透。借助智能技术嵌入实现交互、测评等功能,除了提升教材教辅图书的增值服务之外,数字教育平台是出版机构在AI+教育层面的主要探索方向。

  早在2013年,有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国家队”和“专业队”之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就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开启了在数字教育出版蓝海的探索征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教数字公司一直紧追前沿科技发展,将最新科技运用到产品中,为全国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来自人教的优质数字学习资源与工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在“人教数字出版工作会·2019”上表示:“信息化时代,教育出版想保持住在服务传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向提供‘内容+服务’的角色转型,建立新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模式。”

  “人教口语”APP是人教数字公司研发的典型产品之一。该产品内置有“配音秀”“口语闯关”“教材点读”“大咖讲教材”“AI外教互动课”等学习模块。其中,运用智能语音技术的“配音秀”同步人教版英语教材,将1000多个生动有趣的教材动画制作成为配音素材,让孩子“声”临其境。“AI外教互动课”同步人教版英语(PEP)教材,应用最新的AI技术,使教材中的场景得以舞台级呈现,366个外教精彩演绎的场景,100%覆盖了教材全部知识点,实现了3864次师生互动。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CEO王巧林表示:“我们通过AI技术把教材搬上‘舞台’,让学生在浸入式学习环境中与外教实现互动;通过语音识别与评测技术,检测互动学习的切实有效性。我们的产品,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记者了解到,湖南教育出版社打造的K12精准教育互动平台贝壳网,配备智能测评云等产品,截至2018年11月注册用户已达220万;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在研发“在线分层自适应教学评测服务云平台”……教育出版机构依托智能技术的数字教育平台探索还在不断扩充中。

  智能机器人瞄准内容落地场景化

  近两年,出版业迎来智能机器人爆发期。作为内容提供商除了与生产智能伴读机器人、智能教育机器人等的公司合作,将其作为新的内容落地场景之外,一批出版机构对智能机器人研发情有独钟。2018年6月,中国大地出版社发布、路演了其研发的第一款智能教育机器人“小悠”;2018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设计的第一代百科智能机器人“司南君”备受注目。

  201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法律机器人“小律”堪称“人气明星”。该产品由专注法律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推广的北京人人律智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而人人律公司的投资方,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暨北京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人人律公司从2017年开始就探索法律电子版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形式,成功研发了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无人亭、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等系列产品,均已投入市场,使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触及的市场面更宽广。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长、法宣在线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百顺透露,产品研发之初,团队便制定了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三大职能为主的重点方向,集成司法行政工作,设置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律所律师、公证服务等模块,服务实际满足需求。据悉,法律机器人“小律”已在青海正式“上岗”,同时助力北京市司法局、青海省司法厅、湖北省司法厅等全国多地司法部门进行普法宣传。法律机器人“小律”的表现形式包括实体法律机器人和基于互联网的 “小律在线——线上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他们使用同样的“大脑”及技术内核,有强大的内容数据支撑,涵盖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安全、消费维权、社区纠纷、特殊人群权益保护、社会保障、房屋拆迁、旅游纠纷、民间借贷等多方面的法律内容,拥有智能问答、自助查询、法律文书自动生成、远程法律咨询服务等功能,充分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小律·法律人工智能系列产品被赋予了“双重价值”的愿景和使命,一方面运用AI技术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依靠技术推动,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AR/AI地球仪助力硬件容量无限拓展

  在不少出版机构跃跃欲试的多元产品矩阵中,教具及与图书使用场景关联紧密或提升教育体验的产品是“香饽饽”。而搭载AR/VR/AI等前沿技术的地图、地球仪产品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地图、地球仪本身承载的内容有限,AR/AI等技术的嫁接能够使其在内容拓展的同时构建更多元的应用场景。依据对高、中、低端产品进行分层设计和销售的产品布局,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打造了少儿版、中学生版等不同版本的AR地球仪。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北京博目地图制品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万波告诉记者,自从推出AR功能后,短短两年时间,少儿版AR地球仪已销售约15万台。在万波看来,无论是平台型产品还是硬件型载体,其技术先进性只是其中一个竞争点,归根结底还是会回归到内容竞争,“内容策划要注意产品的定位,如少儿版AR地球仪,就是要让AR内容适合儿童观看、操作使用,培养儿童对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在玩中学”。

  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旗下的北斗地球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对内容输出模式的探索也一直未间断。2016年推出星座地球仪,2017年开发首款AR地球仪,2018年与阿里巴巴“天猫精灵”合作打造AI智能语音地球仪以及AR语言地图等产品。AI可视地球仪、立体环绕磁悬浮地球仪、遥控地球仪等产品布局是该公司接下来的发力方向。据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斗地球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伟介绍,AR地球仪目前销量已超10万台,2018年底上市的AI智能语音地球仪也屡屡断货。除了依托微信公众号推广、抖音小视频引流、相关展会现场展示以及广播电视台现场演示等推广方式,团队也一直在寻求更多元的尝试,比如将产品融入到一些儿童剧演出中。

  AI+出版关键“法则”

  法则一:出版与互联网双向“吸收”。关于如何做好移动学习工具,王巧林总结了四个维度:坚守优质内容、严谨流程、发布时效及有效运维。内容上,如“人教口语”APP以人教版英语教材、教辅为依托,通过专家咨询与广泛调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持续性迭代升级产品;流程上,既要完成内容出版的三审三校,也要完成互联网产品必要的上线测试;时效上,要始终保证新栏目、新内容“课前上线”;运维上,坚持第一时间排除产品发生的技术故障,第一时间处理用户反馈的各种问题。

  法则二:从专业领域挖掘多维市场,内容完整度是核心。对于“内容+技术”型产品的打造,陈百顺认为,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群众、学用结合、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创新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来生产,好的内容生产直接影响后期效果。以法律类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来看,技术成熟度欠缺、内容完整度待提升、“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法则三:眼光向外,把握前沿技术觅机遇。出版机构的技术短板可寻求外部弥补,重要的是要对技术发展的了解和跟踪。万波表示,要时刻关注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努力思考如何把出版内容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向读者提供更生动、更有内涵的产品,“产品开发出来后的营销问题,即如何让读者了解新功能、新内容等,是难题,更是持续性课题。”

  法则四:“内容+技术+服务”并进,实用性、性价比要突出。“我们在运营这类产品时主要是突出产品的实用性、性价比,并将这些内容与北斗集团自身优势相结合。”结合北斗公司的实际情况,冯伟提到,在内容策划和内容处理方面,研发团队会充分考虑地图地域的严肃性、产品功能的实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的体验感。据悉,北斗公司为AI智能语音交互地球仪成立了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而售后服务人员培训、依据终端消费者反馈不断更新维护系统等都是使产品灵活性不断升级的必要步骤。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03月29日/张聪聪)

返回